首页 > 专题专栏 > 优化营商环境

【12345热线】新野县:以“绣花功夫” 做好城市精细管理

来源: 时间:2025-09-24 访问量:

在城市治理过程中,流动商贩喇叭叫卖、商户音响促销等噪音扰民问题,因易反复、多主体、涉民生等特点,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难点之一。2025年以来,新野县累计受理市12345热线交办的“商贩噪音扰民”类诉求工单490件,约占工单总量的4.38%。面对这一高频难题,新野县以12345热线为抓手,将噪音治理作为民生“关键小事”专项攻坚,创新工作机制、强化制度保障,推动治理模式从“被动处置”向“主动治理”转变,用治理“绣花功”绣出居民“安心夜”。

 一、构建“未诉先知”预警体系

 新野县依托12345热线平台,对含“喇叭”“促销”“噪音”等关键词的工单人工检索标注,实现“一类事”问题工单精准锁定与责任部门即时转办;通过定期分析热线数据台账,绘制“县域噪音热力图”,动态识别高发时段、重点区域及典型类型,为部门靶向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和预警,推动处置模式由“被动接单”向“主动预警”升级。

 二、完善“接诉即办”责任链条

 针对噪音问题涉及多部门管辖的复杂特点,新野县明确县城管局、公安局为“牵头处置单位”,实行“首派负责制”。需多部门协同处置时,由首派单位牵头联动,县12345热线平台同步通知相关单位赴现场联合执法,确保“事有人管、责有人负”。针对城区南关化肥厂附近、商品街周边等反复投诉的重点区域,依属地街道(乡镇)申请,新野县12345热线办启动联动程序,协调城管、公安、生态环境等部门下沉力量支援执法,形成“条块结合、以块为主”的共治网络。

 三、探索“治本之道”实践路径

 新野县12345热线立足源头治理,推行“情理法”融合模式。一方面对初次违规行为强化教育引导,通过发放倡议书、宣讲法规等方式督促整改;对屡教不改、严重扰民的行为,依法采取暂扣、罚款或公开通报等措施,实现治理闭环。另一方面针对流动摊贩聚集产生的噪音问题,科学划定临时经营区域和时段,实行“定时、定点、定规矩”管理,兼顾民生就业与居民生活;推广固定门店定向音响、重点区域噪音监测设备,以智慧化手段提升治理实效。

 四、筑牢“共建共治”治理根基

 在强化执法处置的同时,新野县积极推进长效防控机制建设:一是规划源头介入。定期向县委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报送数据分析报告,为城市规划、市场布局和管理政策提供依据,从源头预防噪音问题;二是基层公约自治。推动街道、社区制定《社区噪音控制公约》,引导商贩协会发起《静音经营自律倡议》,构建“政府—社区—商户—居民”共建共治体系;三是全域宣传普法。利用融媒体宣传法律法规与典型案例,提升经营者守法意识和居民维权能力。

 今年二、三季度,新野县已累计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20余次,县域内“商贩噪音扰民”类工单量同比下降6.12%。下一步,新野县将持续深化“智能+制度+共治”治理模式,推动噪音治理由“阶段性攻坚”向“常态化长效”转变,以“小切口”推动城市治理能力“大提升”,为建设宜居宜业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实支撑。